[水利]广西南宁:科技赋能守护水清江美
发布:2023-05-06 浏览:73
时逢晚春,风和日丽,广西壮族自治区八尺江水净风清,岸边草木翠绿茂盛,村民菜地间隔分布,岸边树下,老人围圈而坐,闲话家常,孩童三三两两追逐嬉戏,俨然一幅乡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图。
八尺江(库)共跨南宁市良庆区、江南区、邕宁区、钦州市钦北区、防城港市上思县等三市五县区,是典型的跨行政区划流域。八尺江(库)流域作为三市的重要水源,其水质事关流域内众多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八尺江新兰段饮用水水源是“千吨万人”乡镇级水源地,位于八尺江边的良庆水厂负责向良庆镇新兰、新团、绿绕、坛泽等3万多村民提供日常饮用水。
“以前江面覆盖了大片的水葫芦,水都是黑色的,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都受到了影响。”黄雪兰是良庆区的人大代表,也是良庆区良庆镇新兰村的村民,她介绍说,村民喝的水、浇菜的水,都是用八尺江的水,水葫芦污染了八尺江,给村民带来了极大不便。
2020年11月,良庆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发现,良庆区八尺江河面水葫芦泛滥严重,河面造成堵塞,八尺江新兰村水源地水质受到污染的线索。
“我们在发现该案案件线索后,积极向南宁市检察院请示报告。南宁市检察院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上下一体化办案机制,把解决新兰村八尺江水源地污染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工作之一予以推进,全程指导我院及时履行检察监督职能,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案件磋商并制发检察建议,促使形成履职合力。”良庆区检察院检察长何晓莹介绍。
良庆区检察院通过检察办案和发挥“河长+检察长”工作协作机制的优势,协同推动出台《八尺江“流域共治”长效机制实施方案》《良庆区江河湖库专管巡查水质整治工程试点方案》,建立常态化保护机制,推动跨区划流域保护诉源治理。2021年以来,通过治理,共清理水葫芦共13215.5吨,面积达631579平方米,同时依法整治了流域内违法畜禽养殖、生活和养殖污水偷排直排,河道垃圾等公益受损问题,八尺江流域水质改善明显,保障了沿岸居民饮水安全,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同时,良庆区检察院创新建立“八尺江‘流域共治’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制定《八尺江“流域共治”长效机制实施方案》,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八尺江流域综合治理。机制建立后,良庆区人民政府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水葫芦整治、巡河等常态化工作。
在八尺江流域综合治理前期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良庆区检察院还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建立八尺江流域公益保护数据监督模型,实现对全流域高效持续跟进监督,长效巩固办案成效,为该流域的生态保护装上“天眼”。
“‘南宁一号’卫星每90分钟绕地球飞一圈,每天绕地球飞16圈,一年下来就获取了海量的卫星遥感数据。”何晓莹介绍,依托于卫星遥感海量数据、区域的地理定位数据和诸如一级饮用水源区、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排放区域图等地理信息矢量数据等,通过上述数据碰撞,卫星遥感技术公司就能够建立特定领域的卫星遥感公益诉讼监督平台。
该平台框定特定区域后,可查看该区域历史的遥感影像数据,从该历史数据中,就有可能发现线索,如耕地被占等;利用光谱特征分析,根据不同成像,可以判断不同植被的情况,如在农田上种植桉树、果树等;通过水华分析,可以对河流进行监测,如水葫芦泛滥、污水排放等。
如今,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八尺江江面的水葫芦早已不见踪影。新兰村以种植韭菜而出名,目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化、产业化。“看见八尺江恢复了原来清澈的水面,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大家心里这块石头终于放下啦,现在用水都十分放心!”黄雪兰表示,村民非常感谢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协同治理,改善了村里的人居环境,促进了韭菜种植产业的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
【来源】黄河网
- 水利要闻排行
- 本站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