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上生态“慧眼”守望苍山洱海
发布:2023-04-22 浏览:55
4月19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挖色镇康廊村,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副台长徐安伦乘小船登上洱海北部的水上观测平台,对生态气象观测系统进行定期维护,更换存储卡。
这套水上平台生态气象观测系统由两部分组成,是气象部门围绕“双碳”战略目标,聚焦横断山区山地气象研究及洱海保护治理气象保障服务需求创新性设计而成。第一部分是湖泊、浅海生态气象监测装置,包括固定平台、支撑柱等,平台上方不仅可监测湖面常规气象要素、能量和二氧化碳通量等,而且对苍山望夫云、玉带云等地形云进行监测;平台下方可监测水文水质要素。第二部分是湖泊水温廓线和水质指标监测装置,包括浮标和套管等,能准确测量水面至特定深度的温度廓线和水质参数。
4月19日,“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寻访最美气象台站”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来到云南大理开展实地采访。图为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工作人员正在对位于洱海北部的挖色康廊点洱海水上观测平台进行设备维护 颜家蔚?摄影
洱海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湖泊,大理州的“母亲湖”,也是川滇区域水分循环过程及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综合观测的关键点位,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特殊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对洱海保护治理提出要求。
落实“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气象部门面向湖体、湖滨、山地、高空等不同对象,建成地空天一体化的立体精密生态气象监测系统。中国气象局横断山区(低纬高原)灾害性天气研究中心主任孙绩华表示,苍山-洱海区域呈现了横断山区典型的高山-湖泊地气能量交换特征,“摸清这里的环流特征,将为破解横断山区气候密码再添一把钥匙。”气象部门综合考虑这一区域大气水汽、下垫面热力分布差异,在洱海北部的挖色康廊、中部的银桥磻溪和南部的海东向阳,分别布设水上生态气象观测系统,组成辐射洱海全湖气象和水环境的综合观测网。
4月19日,“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寻访最美气象台站”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来到云南大理开展实地采访。图为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工作人员正在对位于洱海北部的挖色康廊点洱海水上观测平台进行设备维护 黄诗琪?摄影
据悉,3个站点的观测数据将用于洱海湖-气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也会根据需求提供给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指挥部,用于洱海水质预判分析。
(作者:叶奕宏 彭娟)
【来源】黄河网
- 水利要闻排行
- 本站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