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数字孪生助力长江流域水安全保障
发布:2023-04-22 浏览:65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记者李海楠)随着视频采集技术以及新一代数据分析和算法、算力提升,利用数字技术对处于实时变化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一比一数字虚拟“复刻”正在成为可能。 日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对外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批复了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是我国首个批复立项的数字孪生流域建设重大项目。其目的旨在通过数字孪生流域建设,进一步提升对流域治理管理决策的支持,利好对流域的日常管理。具体而言,数字孪生流域建设项目建设围绕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目标任务,通过新建改造水文站网,完善视频和遥感等监测手段,构建水监测感知体系,加强监测数据汇集和处理分析,搭建监测、评估、告警、处置、总结全过程管控应用体系,提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对流域治理管理决策的支持能力。
所谓数字孪生,本质上是通过充分利用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全生命周期过程。
“当前,随着数字技术尤其是算力、算法的不断升级,让大数据为创建数字孪生模型、智慧城市和数字化社会的AI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础前提。”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祚翔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旦获得可应有的有效数据,依托必要技术手段用来创建数字孪生模型,则有助于构建更加丰富和真实的虚拟现实场景。同时可带动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后续更丰富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创新主体间的合作和融合。
不难预料,一旦建成对整个长江流域的水监控系统,尤其是对全流域生态环境的及时准确掌握,可大大提升管理效能,从而助力相关部门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决策。
作为我国第一大河,对长江实现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须依托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宋献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江、大河有着较为复杂的水文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及时准确掌握流域环境变化必须依赖于更加准确的视频和遥感监测,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并加以应用和测算,才能让对水文环境准确把握,从而提升对流域生态环境和系统的管理效能。
“大江、大河往往流经地区不限于单一地区,有着鲜明的跨区域的流域特征。”宋献方说,这就要求水源保护利用以及覆盖全流域的水文监测和水利设施建设,须按照相对一致的标准和要求加以推进。
据本报记者了解,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建设是国务院确定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和《“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中的智慧水利建设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夯实长江流域治理管理的算据、算法、算力基础,提升流域治理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为增强长江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技术驱动。
【来源】黄河网
- 水利要闻排行
- 本站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