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长江刀鱼资源呈现持续恢复态势
发布:2023-03-15 浏览:125
新华社南京11月17日电(记者朱国亮、赵久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研究人员最新披露的监测数据表明,长江刀鱼资源正呈现持续恢复态势。
长江刀鱼是江海洄游生物代表种,被称为“长江第一鲜”。由于过度捕捞和生境破坏,长江刀鱼资源量一度大幅下降。2019年,长江刀鱼的生产性捕捞被禁止;2021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
最近在江苏南通召开的江海洄游生物保护科技创新联盟2022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健综合长江沿线各段以及长江口毗邻海域的连续监测数据分析称,自2019年禁止生产性捕捞以来,长江刀鱼资源呈现持续恢复态势。
鄱阳湖庐山市火焰山至都昌县刘家山水域是刀鱼产卵场。杨健团队从2014年开始对这一水域刀鱼资源进行连续监测。杨健介绍,2019年至2021年间,在这片水域监测点,平均一个作业单位捕获的刀鱼量可达2014年至2018年间的67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刘凯研究员团队在长江口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2021年日均采集的刀鱼尾数和重量分别是2019年至2020年日均采集尾数和重量的2.09倍和2.48倍,而2021年采集的刀鱼平均体长为27.2厘米,平均体重为91.4克,较2019年至2020年平均增加4.41%和37.55%。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熊瑛在长江口毗邻海域刀鱼洄游线路上长期进行监测。她告诉记者,2020年4月、2021年4月、2022年4月,刀鱼在监测点位出现频率依次为25%、100%、100%,占渔获鱼类总尾数的比例逐年提高,依次为3.11%、7.37%、9.96%,占渔获鱼类总重量的比例也逐年提高,依次为2.14%、3.48%、7.42%。
杨健还介绍,刀鱼在长江沿线分布的范围也有所恢复,如洞庭湖、赣江等十几年未发现刀鱼的水域也在这两年又出现刀鱼踪影。在鄱阳湖一些水域还发现了溯河洄游型刀鱼。
江海洄游生物保护科技创新联盟由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发起成立,由9家生态观测和研究机构及1家水产养殖企业组成。专家介绍,选择刀鱼进行连续监测,主要是因为刀鱼是较早禁捕鱼种,也是江海洄游鱼类代表,从刀鱼资源恢复情况可以窥见江海洄游生物资源在长江的恢复情况。(完)
【来源】黄河网
- 上一篇:[水利]37万余只候鸟翔集北大港湿地
- 下一篇:[水利]引江济淮工程完成投资超九成
- 水利要闻排行
- 本站推广
-
- 最近发表
-
- [交通]团结奋进,创造新的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23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
- [交通]习近平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李强任国务院总理 赵乐际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王沪宁当选全国政协主席 韩正当选国家副主席
- [交通]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选出领导人 王沪宁当选全国政协主席
- [交通]全国人大代表马健:增设专项资金提升改造西部山区农村公路
- [交通]全国人大代表王志贤:将“单一窗口”互联互通纳入新一轮东北振兴规划
- [交通]全国人大代表倪迪:优化船员等特定人群社会保障权益
- [水利]两会同期声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水利]全国人大代表游劝荣:全面发挥长江生态保护的“司法作为”
- [水利]抓好太湖生态治理
- [水利]天津开展融冰期河道水环境集中清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