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央地财政携手保护黑土地
发布:2023-03-15 浏览:430
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水利部门认真落实黑土地保护法的要求,持续加大黑土地水土保持工作,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促进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这是记者从11月16日召开的2022年1—10月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
此次发布会上,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张祥伟司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强调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要切实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黑土地保护法施行为契机,扎实推进黑土地水土保持工作。
一是持续加大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近年来,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持续加大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力度。今年安排东北黑土区涉及的4省区水土保持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12.2亿元,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侵蚀沟治理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67平方公里、侵蚀沟2067条,可保护耕地面积57万余亩。目前,已经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0平方公里,占计划治理面积的89%;已经治理侵蚀沟1675条,占计划的81%。今年已经治理的项目区土壤侵蚀强度平均下降90%,有效保护了耕地资源,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此外,地方也加大投入力度,今年以来4省区落实地方财政资金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19.8亿元,治理侵蚀沟9143条,可保护耕地260多万亩。
二是组织开展水土流失监测及侵蚀沟调查。组织对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每年发布公告。根据监测结果,2021年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较2011年减少了3.9万平方公里,减幅15.4%,其中: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占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比例,由46%下降到21%,水土流失状况呈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蚀和风蚀"双减少"态势。此外,为加强黑土区侵蚀沟治理,组织开展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专项调查,基本摸清了侵蚀沟的数量、长度、分布及变化趋势。
三是严格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水土保持法、黑土地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都明确规定做好黑土区表土剥离、保存和利用。这几年我们通过采取遥感监管、信用监管、现场监督检查等方式,严格要求生产建设单位依法依规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落实黑土区表土剥离、保护和利用等水保措施。今年,共审批黑土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292个,落实了防治责任和防治措施,避免了因项目建设而造成人为水土流失660平方公里。同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项目1453个,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黑土地保护法的要求,持续加大黑土地水土保持工作,促进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张祥伟表示。
【来源】黄河网
- 水利要闻排行
- 本站推广
-